联系我们

嘉兴市佳海路53号

电话:86 0769 81773832
手机:18029188890
联系人:李芳 女士

公司新闻

> 尊龙平台登录网址 >

时代造就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周信芳的独特风格

日期:2011-5-10 9:37:39 人气: 时间:2024-05-15 19:5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周信芳先生1895年1月14日出生于清江浦虹桥,此时正是甲午年岁末。甲午年,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写下过屈辱的一页。周先生后来在回顾自己的经历时曾经说过:“我就在这可诅咒的时代里诞生。”事实确实如此。周信芳创造“麒派”表演艺术的年代,正是我国处于非常的年代,当时军阀混战割据称霸,封建买办资产阶级依仗帝国主义势力,争权夺利,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人民遭受屠杀,到处颠沛流离,战乱灾荒,饥寒交迫,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国家民族濒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因此周信芳的演艺生涯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与我国戏曲的近代化历史进程同步。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不断创造、不断革新、不断通过实践来开拓新的艺术境界的一生。他的艺术成就,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份宝贵财富”(注2 )。周信芳先生是一位戏曲革新家。

  周信芳的表演,经过日积月累,渐渐形成了具有他个人风格特色的即麒麟童特色的风格,观众把这种风格称之为“麒派”。“麒派”表演艺术不断革新,其艺术的“唱、做、念、打”和“编、导、演、音、美”,都有自己一整套协调统一的独特风格,有些表演,已经形成了经典。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一系列突出之处。

  他上演有两类剧目:一类剧目,像《海瑞上疏》《徐策跑城》《鸿门宴》《打严嵩》《打渔杀家》《四进士》《投军别窑》《走麦城》《追韩信》《清风亭》《明末遗恨》《文天祥》《路遥知马力》等等。这些戏大都是传统老戏,小部分是新编剧目。从这些剧目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他一生虽然演出过近600出戏,但他最热爱、最下功夫也最精彩的这几十出戏,都有丰富充实的内容,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封建社会的真实生活,都充满爱国家爱民族、追求正义公平的百姓思想,都有生动的、有个性的人物。这些戏,不像《学拳打金刚》《宋教仁遇害》那样具有直露的政治鼓动性,但更深刻更多方面地、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时代精神,体现并代表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因此,这一类剧目能深深扎根于广大观众心目中。另一类剧目是直接配合时事,号召广大观众投入到现实斗争中。如袁世凯窃国前后,他编演了《宋教仁遇害》《王莽篡位》,五四运动时他编演《学拳打金刚》,30年代日寇侵华时,他又编演《明末遗恨》《洪承畴》《徽钦二帝》等。这类戏虽然体现了周信芳反反侵略的爱国热情,但在艺术上不如前一类剧目,显得粗糙,不易流传下来。

  二、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周信芳不仅要选对选好优秀剧目,更重要的是必须把戏演好,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来,演出性格来,表达出丰富的感情来。一向以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作为自己表演的最高任务。

  京剧是以程式化作为表演的主要方法,观众易懂,但往往千人一面,缺少个性化的独特表演。周信芳不愧是表演艺术大师,他在扮演角色时不满足于一般化的程式表演,而力求在运用一般程式的基础上,时而突破、改造程式,时而进行细致的润饰加工,时而创造某一角色的特有程式,其目的就是为了不把徐策、宋士杰、张元秀等角色演成一个模式,而要创造出他们的不同身份和性格,把角色演活。他的表演朴实无华而力重千钧。周大师在表演上的最突出之处是高度重视角色的性格化,他把所有的代表剧目中的角色都演活了。他所饰演的徐策跑城就只能是徐策的跑,萧何追韩信时的骑马就是萧何此时此刻的骑马,宋江杀阎婆惜时的拔刀插刀只能是宋江特有的动作。周信芳几乎把所有角色创造的重点放在性格化上,而在性格化的人物塑造中他所最着力的又是这个人物感情的表达和宣泄。通过动作、通过唱,《四进士》中宋士杰的义愤和狡狯、热情和冷静,《海瑞上疏》中海瑞的刚毅、执着和勇敢,《打渔杀家》中萧恩的悲愤和复杂的决断,《清风亭》中张元秀的悲愤和无处讨取公平的悲痛,等等剧中人物,他无不给予淋漓尽致的显示,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通过动情“把剧中的意志来鼓动观众”,以求体现“戏的线

  如上所说,这些剧目大都是具有爱国、正义、积极的思想感情,且多为大义凛然、意志坚强、爱憎分明的人物。因此,他强调扮演人物的性格化,他所选演的剧目和他所演的人物大都生活于斗争尖锐、感情充沛、动作强烈的戏剧情境之中,这就逐渐形成他在表演上的特有艺术风格。当他的风格基本形成之后,他就逐渐少演那些与风格抵牾的戏,而更多地加工并常演符合风格的戏,终于使之成为自己的代表剧目。许多评论家都认为周信芳的艺术风格属于壮美,而并非是优美或柔美。其主体是豪放、苍劲、强烈、朴实,同时他也很擅长演喜剧,饶有风趣。他的表演也有轻松的时候,但这种风趣、轻松又是同他的风格主体结合在一起的,如《打严嵩》《宋士杰》等等。0

  京剧界有个习惯,老戏在演出前不排戏、是直接“台上见”的,但是周信芳则要排戏,目的当然是为了演员之间能够更好地合作,为了艺术的完整。周信芳从年轻时候已有了主角地位,但他仍然经常为其他演员,包括青年演员配戏,从前叫做“捧”。这在名演员里极为难得。除了演剧道德、培养青年的意义之外,这样做当然会使一出戏更加完整。他在青、中年时期编演过大量新编的连台本戏和单本戏,新戏更需要通过排演使演员们通力合作,力求舞台上的完整。这种情况自然引导周信芳不能不重视京剧的导演艺术,在当时京剧界还没有导演制度的情况下,作为从20年代起就同话剧艺术家有过较多接触、深受新兴话剧影响的周信芳,不能不自己担当起导演的职责来。从他几十年的历程可以看到,编演新戏,包括老戏新排或重排,对于一个演员的成长何等重要;也可以看到,周信芳在京剧界建立导演制度的努力上是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仅就上述几项,已足以显示周信芳对中国京剧的巨大贡献,而且大都是超越前人的贡献,足以使他毫无愧色地成为现代京剧最重要的的代表之一。

  注 1:引自周信芳文选注 2:引自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许锦文先生著作《周信芳演出剧本唱腔集中,冯牧撰的“序一”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